救命喔,這本書跟金融股票相關的部份我幾乎都看不懂啊。
原本我是抱著增進理財知識的心情打開這本書的,結果打開後發現裡面都在講避險基金之類的東西,這對我這個理財小白來說門檻太高了,只要是跟金融投資相關的東西,全部有看沒有懂。
我能看懂的部分都是華爾街投資經理人們的各種痛苦歷史。不管是能力優秀或平庸,任職大公司還是自創避險基金,經理人們都逃不過面對股票漲跌的焦慮,如果是自創避險基金的經理人,那就算他天縱英才也逃不過焦慮到胃穿孔的命運,在股市裡,眾生平等。
因為看的間隔時間太長,我現在只依稀記得幾點,例如美國最知名的金融雜誌封面簡直是反指標(讓我有點好奇台灣的金融雜誌封面有沒有同樣的效果)。比起多人共同決定,單獨一人決定的結果反而更好,但一檔基金的績效再好,投資人還是會贖回,因為他們會預期你的績效即將變差。歷史總是不斷重演,在群眾們極其瘋狂、無限看好的時候,可能就是泡沫即將破滅的時候,但泡沫破滅的時間可能會比你預期的慢很多,這段時間你會感到無比煎熬,甚至容易懷疑自己、再次投入市場,然後滿盤皆輸。經濟學家凱因斯的理論改變二戰後的世界,而他本人的經歷也精采到可以改編連續劇(身為同性戀卻在中年突然與芭蕾女伶墜入情網,這個彎變直的原因實在讓人好奇)。
如果以想學點投資技巧的角度來說,我個人是沒學到什麼,有種小學生看微積分課本的感覺。以看故事來說,好像能感覺到長輩經常說的「股市很危險不要碰」的原因,華爾街的經理人們每個都很聰明努力,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,就算成功也不是總能一帆風順,而在這個行業只要稍顯弱勢就只會被落井下石,一旦失敗一次,就可能再也爬不回當初的高度。越看越覺得,像我這種市井小民還是乖乖工作比較實際,要靠股票吃飯可能會先傾家蕩產。
看完以後我大概不會去找同作者的書來看,但我可以能會找凱因斯相關書籍來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