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客來-物品的語言

所有丟不掉的東西,都可能是有難以紓解的情緒在背後阻礙著你。

畢竟是心理治療師的紀錄,所以跟其他斷捨離的書比起來,本書全部集中在丟不掉物品跟情感之間的連結。不管是過去的遺憾、現在的狀態、未來的期許,之所以無法輕易丟掉東西,一定是有什麼卡住了。就連作者自己,都曾經有一段時間不斷買筆,某天集中清點,才發現家裡有上千隻筆,而她自己回顧後,發現是自己將寫字這件事跟與早逝父親的溫馨互動連結,於是才導致自己不斷購買筆。

過去某段時期物資的匱乏也可能導致囤積,例如很多經歷過戰時食物匱乏的老人家都有冰箱爆炸的狀況,作者也分享了一個實驗,如果給予實驗者的食物越來越少,即使食物並不會少到影響實驗者健康,但實驗者仍會忍不住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關注食物,甚至受到影響可能想從事跟食物相關的工作,彷彿生活被食物挾制。

作者表示心裡越是匱乏的人,家裡的東西就越多(感覺自己中了一槍),但現在流行的極簡就是心靈富足的人嗎?倒也未必。許多無用的物品背後都寄託著感情跟回憶,如果極簡到毫無人氣像旅館一樣,這個人心裡還有留戀的東西嗎?這大概是已經要超脫俗世斬斷塵緣的節奏了。

比起其他斷捨離書籍著重在如何丟東西,這本比較偏向從物品看自己內心→解決心結→自然而然丟掉東西的感覺,讓我有種如果真的丟不掉東西是缺了一場告別儀式的感覺。

反過來說,有些人心情煩躁的時候就會開始打掃,大概也是這種住家環境等於內心狀態的體現,藉由打掃家裡整理自己的內心,讓自己的心情恢復平靜。

我自己不屬於這種心情不好就想打掃的人啦,我大概是看到東西就會因為回憶丟不掉的人,所以我真的該來設計一下告別儀式好把東西丟掉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新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