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客來-飲膳佳會

散文彙集的風險就是作者可能自打臉但不自知。

作者第一篇就引用《清稗類鈔》裡的一段文字:「高宗南巡,至常州,嘗幸天寧寺,進午膳,主僧以素肴進,食而甘之,乃笑語主僧曰,蔬食殊可口,勝鹿脯、熊掌萬萬矣。」表示這則民間傳說不可能,乾隆南巡也帶著御廚,以維安角度來看,不可能讓天寧寺僧人準備膳食。結果後面這段文字就被作者用來佐證乾隆不重口腹之慾了,所以作者到底認為這段文字可不可信?

作者考據了很多飲食相關歷史,例如皇帝的飲食其實沒有一般人想像的「食前方丈」那麼誇張,御廚也不見得是因為廚藝高超才是御廚,重點是吃起來安全而不是好吃。西方古代有很長一段時間不用刀叉,除了湯匙就是用手吃飯,十四世紀某拜占庭公主嫁到歐洲,用叉子吃飯的時候,歐洲人還很驚訝怎麼用農具(看起來像乾草叉)吃飯。

飲品方面必不可免提到啤酒,西方很長一段時間把啤酒當水喝,畢竟喝生水太危險了。作者提到有人曾經研究過,拿公園池塘水質糟糕的水釀造啤酒,成果不但很清澈,檢驗結果還無菌(這我有點懷疑,啤酒沒有酵母菌嗎)。不過作者又提到以前的西方人喝葡萄酒會兌水,這樣不就是又把糟糕的東西喝下去嗎?

中國這邊,雖然有喝開水的習慣,但因為廢柴火又麻煩,除了煮完飯順便燒水,其他時候要熱水,會直接到附近燒水房買熱水,據說直到民國時期都還有人以此為生。另外雖然現在喝茶很普遍,但在南北朝時期,喝茶是南方人才有的習慣,北方人對此不但不喜歡,還有點飲食歧視。

另外還有一些食物的由來,例如我一直不懂的木須炒麵,原來木須指的是雞蛋,羅宋湯是到了上海被當地話後才叫羅宋湯,胡椒餅原來叫福州餅卻被誤傳成胡椒餅。

作者解釋了很多食物相關歷史跟來源,但看菜這東西我還是搞不太清楚。看菜是古代人炫耀性飲食的一環,主要是將食物做成精緻的樣式,供賓客觀賞用的菜式,例如將麵粉、素菜等做成吹奏樂器的仕女。但這東西到底能不能吃?真的只能看不能吃也太浪費了吧?如果說漢朝拿花椒搗成泥塗牆的椒房殿是因為相信花椒能壯陽催情,還不算浪費食物,看菜就完全是個從製作目的就是浪費的沒用東西阿!

…不過冷靜想一下,現代的翻糖藝術好像也是能看不能吃,或者說不好吃?人類不管什麼時候都在做差不多的事情啊。

原本我以為會有一堆食物來源歷史,結果除了食物,還包含了餐具、用餐禮儀、名人用餐習慣等等,意外的豐富。但第一篇出現的乾隆南巡天寧寺紀錄既被作者肯定又否定,實在讓我在閱讀的時候忍不住對作者提出的各種典故產生懷疑,這種不確定感讓人不太舒坦,所以二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新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